茶經-茶道的開始

茶經-茶道的開始The classic of Tea
作者:陸羽
            唐代復州竟陵人。陸羽一生嗜茶,喜愛品茶、論茶,創作關於茶的詩詞文章。陸羽的重要著作「茶經」,為中國第一部最完整的有關茶的專書,開啟了中國飲茶歷史的新面貌,被後世譽為「茶聖」。
和作者有關的一些人Related People


  • 顏真卿
  • 皎然和尚
  • 千利休
  • 張又新
  • 歐陽修


相關歷史背景Timeline
有關作者的事情About the Author
有關作者的地方導覽Travel Guide


★那件作品最早出現「茶道」兩個字?(第32屆50題)
□A「陸羽,茶經
B「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C「盧仝,七椀詩」
□D「蔡襄,茶錄」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
因撰寫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
對茶文化的傳播與推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被後人奉為「茶神」,譽為「茶仙」,尊為「茶聖」。
陸羽從小是個棄兒,被丟棄於蘆葦叢雁翼下,
由竟陵龍蓋寺老和尚智積禪師撫養長大。
他未皈依佛門卻立志為茶學著作,
逃出寺後為了討生活也曾當過流浪戲子。
之後以其頑強的毅力,走遍大唐的青山秀水,
廣泛考察茶區,虛心向人學習,
認真搜集茶文化資料,品評天下泉水排定次第;
這些事蹟至今仍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以下針對我們所知的陸羽「茶聖」有一全面資料,以利大家對他的瞭解。




陸羽(公元733-804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唐復州竟陵郡 (今湖北省天門縣) 人。陸羽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因被後人稱為「茶聖」。

史書上有關陸羽出生的記載甚少,相傳陸羽是個棄兒,自幼無父母撫養,系竟陵地方龍蓋寺老和尚智積禪師在河堤上拾到,並撫養長大。智積禪師以《周易》占卜,得語:「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便給他取名為陸羽。

陸羽在智積禪師的撫育下,學文識字,習誦佛經,並為智積禪師煮茶伺湯。但陸羽自幼志不在佛,而有志於儒學研究,故一直不肯削髮為僧。終於在十一、二歲時逃離寺院,到處流浪,後來到一個戲班子裡作了「優伶」。陸羽非常詼諧善辯,雖其貌不揚,而且有口吃的毛病,但他在戲劇中演的丑角幽默機智,常常受到觀眾的歡迎。陸羽在演出實踐中還編寫了名為《謔談》的三卷笑話書籍。

天寶五年(公元746年),河南尹李齊物被貶謫守竟陵,巧遇陸羽,發現其材可以深造,遂助其離開戲班,到竟陵城外火門山從鄒氏夫子讀書,研習儒學,使他有機會苦學七年。讀書之餘,陸羽也常為鄒夫子煮茶烹茗。

不久,李齊物改官別處,朝廷另派禮部員外郎崔國輔來竟陵郡。崔國輔和李齊物一樣也十分愛惜人才,時常邀陸羽宴游,共品佳茗。兩人過從甚密,遂成莫逆。

陸羽生性淡泊,不慕名利,隨遇而安,他唯一的樂趣是買來最好的茶葉和茶具,烹煮香茗與朋友同享,這與從小就在龍蓋寺受智積禪師泡茶的影響分不開。同時,他也看到自唐初以來,各地飲茶之風漸盛,但飲茶者並不一定都能體味飲茶的要旨與妙趣。於是,陸羽決心致力於茶學研究,踏訪考察各地茶葉情況,蒐集第一手資料,寫出一部茶學專著,讓後人都知道種茶、焙茶的技術以及飲茶、品茶的益處和樂趣。

他的抱負和決心得到崔國輔的讚許和支持,崔公將自己心愛的白驢、烏犎牛和文槐書函贈送給陸羽,並乘船親自送他出西江之濱。21歲的陸羽,從此開始了對茶的考察遊歷。他一路餐風露宿,飽經艱辛,出遊到河南的義陽和巴山峽川,耳聞目睹了蜀地彭州、綿州、蜀州、邛州、雅州、瀘州、漢州、眉州的茶葉生產情況,後來又轉道宜昌,品嚐了峽州茶和蛤蟆泉水。每到一處,都與當地村叟討論茶事,詳細記入「茶記」,還將各種茶葉製成大量標本,隨船攜帶。公元755年夏天,陸羽回到竟陵,定居在東岡村。公元756年,由於安史之亂,關中難民蜂擁南下,陸羽也隨之過江。在此後的生活中,他採集了不少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的茶葉資料。

肅宗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結廬於浙江湖州苕溪 (今浙江吳興),開始隱居於此潛心研究茶事。在這期間,他與著名詩僧皎然同住杼山妙喜寺,結成忘年之交。同時又結識了靈澈、李冶、孟郊、張志和、劉長卿等名僧高士。此間,他一面交遊,一面開始著手著述,對以往實地考察茶葉產地三十二個州所收集到的茶葉歷史和生產資料進行彙集和研究,歷時五年,終於在公元765年寫成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研究著作《茶經》的初稿。

《茶經》初稿寫成之後,陸羽繼續在江浙一帶訪茶,制茶,並對《茶經》不斷進行訂正、補充修改。大歷九年(公元774年),湖州刺史顏真卿修《韻海鏡源》,陸羽參與其事,乘機蒐集歷代茶事,又補充《七之事》,從而完成《茶經》的全部著作任務,前後歷時十幾年。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陸羽所著《茶經》一書在詩僧皎然的幫助下,得以付梓發行。

《茶經》分三卷,共十個部份,計七千餘字,其思想與格調幽深清麗,主要內容包括:一之源,概述中國茶的主要產地及土壤、氣候等生長環境和茶的性能、功用。二之具,講當時製作、加工茶葉的工具。三之造,講茶的製作過程。四之器,講煮茶、飲茶器皿。五之煮,講煮茶的過程、技藝。六之飲,講飲茶的方法、茶品賞。七之事,講中國飲茶的歷史。八之出,詳記當時產茶盛地,並品評其高下位次。九之略,是講飲茶器具何種情況應十分完備,何種情況省略何種。十之圖,陸羽主張把以上各項內容用圖繪成畫幅,置諸座隅,以備便覽。

《茶經》全書系統總結了唐代和唐代以前有關茶葉科學和文化以及自己的體會,包括茶的起源、種類、特性、製法、烹煎、茶具、水的品第、飲茶風俗、名茶產地以及有關茶葉的典故和藥用價值等,基本上建立起了茶葉研究的一個理論框架結構。

《茶經》是中國茶葉生產、茶葉文化歷史的里程碑,它的問世對於茶業和茶學的發展起到奠基的作用。宋代陳師道在《茶經序》中評論:「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於茶者也。」《茶經》問世不僅使「世人益知茶」,陸羽之名亦因而傳佈。以此為朝廷所知,曾召其任「太子文學」、「太常寺太祝」,但陸羽無心於仕途,竟不就職。

陸羽不僅在總結前人的經驗上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身體力行,善於發現好茶,善於精鑒水品。如浙江長興顧渚紫筍茶,經陸羽品評為上品而成為貢茶,名重京華。又如對義興的陽羨茶,他品飲後認為,芬香甘冽,冠於他境,並直接推薦為貢茶。陸羽又能辨水,同一江中之水,能區分不同水段的品質。他還對所經之處的江河泉水,加以排列高下,分為二十等,對後世影響也很大。如陸羽曾赴無錫,品惠泉寺石泉水,評為「天下第二泉」;赴蘇州虎丘,品觀音泉水,評為第五。

陸羽72歲時病逝於湖州青塘別業,葬於天杼山。陸羽逝世後不久,他在茶業界的地位逐漸突出起來,不僅在生產、品鑒等方面,就是在茶葉貿易中,人們也把陸羽奉為神明,凡做茶葉生意的人,多用陶瓷做成陸羽像,供在家裏,認為這有利於茶葉貿易。

陸羽開創的茶葉學術研究,歷經千年,研究的門類更加齊全,研究的手段也更加先進,研究的成果更是豐盛,茶葉文化得到了更為廣泛的發展。陸羽的貢獻也日益為中國和世界所認識。